「明明每周稳定po文,互动率看起来也不错,甚至还有粉丝私讯咨询产品或服务,为什么最终却只剩下已读不回?」
这是很多创业者在进行社交营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香港网页(HKWEB)表示,创业者之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并非自身不够努力,或者内容无人问津,归根到底是:内容没有与顾客的决策旅程(Customer Decision Journey)精准对齐。
社交营销迷思:为什么帖文有流量却没有转换?试想一下,当你独自逛街时,突然有个陌生人邀请你到他店铺免费体验新品,你是选择直接跟著他走,还是婉拒跑掉?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
同样道理,潜在客户第一次在社交平台看到你的帐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都不甚了解,便被你邀请点击链接购买或者体验。可想而知,最终结果大多会是对方直接滑走你的帐号,或者礼貌性地回应「我再想想」,之后便没了下文。
遇到这种情况,并不代表对方不需要你的产品或服务,更多是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是他对你还不够熟悉,不确定你是否真正理解他的处境,还在观望你所提供的东西是否真的对他有帮助,以及现在是否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再简单点说就是,你还没有陪他走完「从认识→到信任→到行动」的旅程,这便是很多内容看似有人气、有互动,却一直无法成交的关键所在。
提升社交营销的转换率:陪著顾客走完「认识→信任→行动」的旅程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顾客从「看到你」到「决定买单」的整个心理过程,香港网页建议大家了解一个非常实用的营销模型——AIDAR。即Awareness(意识)、Interest(兴趣)、Desire(渴望)、Action(行动)、Retention(留存)。
AIDAR模型并非仅仅是理论,而是可以作为实际对照来检查你的社交帖文是否精准符合潜在顾客不同阶段的要求,从而增加他们对你的信任。
Awareness 意识阶段:先被看见这是潜在顾客「第一次遇见你」的时刻,可能是在社交媒体上无意间刷到你的帖子、看到朋友转发的动态,或者某次点击进入你的网站。
在这个阶段,潜在顾客根本不认识你,也不确定你是否能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因此帖文的重点并非推销,而是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并快速建立第一印象。
Interest 兴趣阶段:引起好奇当对方开始对你讲述的内容感兴趣,会停下来多看几篇帖子、点开动态,甚至开始留言、私信。
此时的帖文内容重点在于启发、协助和陪伴他们,这里可以尝试透过有用的技巧、常见的错误观念、个人的经验故事等内容,让对方感觉到你不只是懂理论,还走过实战路线。
Desire 渴望阶段:开始想象改变在这个阶段,潜在顾客已经开始想象自己拥有你产品或服务后的模样。他们可能还没有表达想合作的意愿,但心里其实已经在悄悄问自己:「如果我买了这个,我是不是也能……?」
这时,你需要提供「渴望的画面」,比如客户的成功故事、前后对照的成果案例、你自己使用后的转变经验等,让他们开始相信:「原来我也可以。」
Action 行动阶段:准备好下单到了这个阶段,潜在顾客可能会想了解更多实际的细节,如价格、流程、报名方式等。我们可以通过明确的 CTA(行动呼吁)、报名链接、预约表单以及 FAQ 解答或常见疑问释疑等,以便潜在顾客在短时间内获取想要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过早跳到这个阶段,如果前面的信任还没有建立,直接推销只会让对方失去兴趣、关闭页面。
Retention 留存阶段:成交不是结束,而是起点很多人以为客户买单后就结束了,但其实真正长期稳定的品牌,是在「成交之后」才开始深化与客户的关系。你可以通过
EDM营销、售后反馈与关怀、回购优惠与推荐机制等方式,让客户觉得被重视,甚至愿意主动推荐给身边的人。
最后,看看你的帖文内容是否帮顾客搭建一座信任的桥大多时候社交营销转换率不佳,并非是你不够努力、内容不够好,而是中间那段「从有感 ➝ 到想要 ➝ 到愿意行动」的桥梁还没搭好。
接下来,不妨进行一个小练习。仔细回顾并分析最近发布的三篇帖文,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自我检查:
第一,内容是否能让用户真切感受到「你懂他的痛点与需求」,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对应「有感」阶段)
第二,内容是否成功勾起了用户「也想亲自体验一番」的强烈渴望?(对应「想要」阶段)
第三,内容是否进一步加深了用户对你的了解,进而建立起对你的信任?(对应「行动」阶段)
倘若在检查过程中,你发现某个阶段的内容呈现较为薄弱,那么在后续的运营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这一部分内容。
请记住,我们经营的,不只是帐号,而是一条路——一条陪着顾客从认识你、喜欢你,到信任你、安心买单的路径。